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

2016-01-06 09:56:20

(一)办学方向

1.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经济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升级服务。

2.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办学条件

3.师资队伍。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要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70%,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兼职教师不低于编制数的20%

4.基础设施。校园(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300亩(其中技工院校不少于100亩);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一般不少于8万㎡(其中技工院校不少于7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5.实习实训条件。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有满足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场地与教学设备。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6.信息化水平。建有独立的学校门户网站,宽带接入200兆以上;教学用计算机满足需要,师机比达11;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数字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得到充分应用;教师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师生均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三)教育教学

7.立德树人。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

8.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实施方案可行;专业设置紧贴市场、紧贴产业,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专业教学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为主线,对接生产过程,与岗位需求衔接;主干专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

9.课程教材建设。构建全覆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形成精品课程研发团队,骨干专业课程均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及校本教材开发、审核机制,教材选用规范,有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使用效果好。

10.教学管理。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健全管理机制,重视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健全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督导机制,建立了各教学环节(含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注重教科研工作,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四)学校管理

11.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新,办学思路清,事业心、责任心强,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校长符合任职条件,做到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12.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依法治校理念,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建立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五)质量效益

13.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一般不少于3000人(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人数),开展职业培训年均2000人次以上。

14.培养质量。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15.社会效益。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好,已成为相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比较突出。

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标准

(一)发展定位

1.专业定位。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发展目标。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以本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

(二)教学团队

3.专业带头人。学校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制度或有省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专业带头人近3年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或获省级教科研成果奖,或参与公开出版教材编写,或在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或主持省级课题研究。

4.专业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70%以上;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兼职教师不低于编制数的20%;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单位实践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能够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三)实训条件

5.校内实训条件。符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规范要求。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

6.校外实习条件。有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实训实习需要。

(四)人才培养

7.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

8.课程和教材建设。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应用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建成2门以上市级精品课程。完善教材选用和开发机制,有健全的教材选用制度;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开发区域特色教材、校本教材等多样化教学资源。主干课程有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高、成效明显。

(五)质量效益

9.培养规模和质量。全日制学历教育年招生100人以上;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90%以上毕业生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

10.社会效益。专业资源能广泛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职业资格鉴定、专业技能竞赛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一)功能定位

1.基地功能。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服务专业群建设,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坚持教学、科研、竞赛、培训、鉴定和生产与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建成区域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2.校企共建。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共建。

(二)设备设施

3.场地设备。场地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农业类有室外实训场所(土地、水域等),设施布局与企业生产工作流程相对接;仪器设备配置合理,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兼顾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等需求。

4.信息化环境。实习实训教学场所有配套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开展包括实景式教学在内的信息化实训教学。建有1个以上的虚拟仿真实训室。

(三)运行管理

5.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6.管理机制。建立了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融合企业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运行科学,落实到位。

(四)建设成效

7.规模和质量。服务由2个以上专业组成的专业群,核心专业年招生100人以上。90%以上毕业生取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就业创业典型多。

8.开放服务。依托基地提供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等服务,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承办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有效承担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军转人员、社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原则上年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实习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注重发挥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功能,参与企业研发、技术革新和技术服务。